茶茶微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丧夫后的滋润日子 > 正文 第44章 第四十四章(小修)

正文 第44章 第四十四章(小修)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44章

铺子的牌匾是文老太爷一手包办。

横平竖直, 端方得体的“食为天”三个楷体大字,右下角敲着两枚字体不同的私印,虽然简单, 却别有一种恢宏大气之感。

用料那更别说了, 反正顾茵不认得, 只觉得这油光水滑的木料挂在自家店前,把整个店铺的档次都拉高了。

开业前一天,文老太爷还说雇人来舞狮来着, 顾茵当时听着也有些心动,开业当然是越热闹越好,而且看了那么些电视剧里热热闹闹的舞狮, 谁不想亲眼看看呢

后来打听了一下价钱, 顾茵也只能打扰了, 告辞

当然宣传的支出肯定是必要的,码头上的摊位, 顾茵续租了一个月, 但已经不让人去, 只立了一个插牌, 写明自家的新店位置和开业时间,然后她也想到后世最普遍的发传单宣传。

此时印刷术还不普及,除非自己出钱定做一个印版, 不然还是让人誊抄更为划算。

后来是武安接了这个活儿,反正他日常要在家练字, 顾茵也只要求能让普通人看懂,并不要求美观。

半个月里他一共写了一百张传单。数量虽然不算多,但是镇上识字的人也不算特别多,投放到文家和王家老宅附近的富人区是够用的。

顾茵给了他一百文工钱, 他一开始不肯收,后头好不容易让顾茵劝着收下了,他转头给了王氏,王氏又给了顾茵,这一百文就还在三个人手里打转。

发传单的活计是顾野做的,他日常就是喜欢出去乱逛,发传单也就是顺手的事儿。他倒是没有推拒说不肯收工钱,只说自己小荷包里放不下,让他娘先给他攒着,以后娶媳妇用。

当时顾茵和王氏听完都止不住乐,王氏看着他小豆丁似的身板问她说:“你知道啥叫娶媳妇儿吗”

顾野茫然道:“不知道啊,但是听人说,大了都要娶媳妇,花好多银钱。”

这事儿一直让顾茵和王氏乐到开业当天。

当天早上,顾茵先让人放了一大串挂鞭,然后和周掌柜出来先后说几句场面话,就算是完成了简单的开业仪式。

因为多少算做了一点宣传,自家“文老太爷粥”的风潮还没过去,不少人都知道了消息,提前来排队。

进店之后,客人们先是对店内的布置感到了新奇。

走进店铺,左边和右边是两排靠墙的方桌,这方桌是顾茵让人定做的,比铺子里原先的方桌小上一圈,当然肯定是够四人坐的,只是节省了一些空间,让本来只够摆六张桌子的地方,如今放上了八张桌子。

那本来只开了几扇小窗户的墙壁也经历了大改,上半部分几乎被全部敲掉,做成半人高的大窗户。而且不是从中间推开的那种窗户,是用类似槅扇那种,由顾客自己选择打开或者关上自己旁边的窗户。

要不是这个时代的玻璃还是稀罕东西,顾茵已经把落地窗给安排上了。

而店铺正中间,则是一个回字形大柜台,柜台外围摆了一圈单人矮桌和圆凳,足足可以坐下三十来个人。

而柜台和墙边方桌的间隔,顾茵本是想定做更小一些的双人桌摆上,但是后来粗粗一算,店内现下已经能坐六七十人,作为一个刚开业的店铺来说,这个容量应当是够的,就暂且搁置。

店内服务人员有四个,领头的当时王氏,然后是许氏和另一对同住在缁衣巷的田氏母女。

许氏是王氏去请的,她想的当然是有好事一起干,但其实一开始王氏也怕她不乐意毕竟是秀才他娘,做跑堂的活计虽然不丢人,但是也不算多么高雅。

但没想到许氏一口就应承了。

许家的进项就只有两个小院子的租子,一年就七八两银子。这钱只够许青川一半的束脩。

这些年主要还是吃许家留下来的老本。

但出项远大于进账,老本吃了这些年,许氏手里已经没有多少银钱了,尤其是今年开春后,她发现许青川私下里在给书肆抄书,越发心里不是滋味。

她是真的想找个活计做,但是镇子上招女工的地方本就不多,而她前半辈子养尊处优,也没什么一技之长,能寻到的也就是浆洗缝补的活计,这种活计不仅辛苦,而且赚的少,她几次想接这种活儿来做,都让许青川给拒绝了,还说他私下里本就要温书,抄书只当温故知新。

王氏的邀请,对许氏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她当即应下来,后头王氏说店内还差两个人,许氏就给她推荐了同住缁衣巷的田氏母女。

许氏也是后来搬过来的,而田氏是一直住在缁衣巷的。她们能说上话,是因为田氏也是寡母带个女儿。

田氏的人生是真挺坎坷,青年丧夫,独自带着女儿讨生活。好不容易等到女儿大了,嫁了个人,女婿在几年前也让朝廷强征入伍,杳无音信。

她女儿的婆婆也是心狠的,想着小儿子多半是回不来了,就直接把她女儿赶回了娘家,对外宣称是田氏和她女儿命不好,不然怎么当娘的是寡妇,当女儿的嫁人不到一年,丈夫也上了前线,生死未卜

田氏母女在那婆婆的宣扬下坏了名声,缝补浆洗的活计都做的十分艰难毕竟这时代信奉那些的人不在少数,便有些忌讳。

许氏推荐完也把这些事如实相告,又道:“田氏母女都是手脚麻利的勤快人,就是寒冬腊月,井水刺骨,也从没耽误过活计,就是名声所以我也只是推荐,用不用还看你。”

顾茵是想让王氏担任后世大堂经理的职位的,所以放权给她招人。

当即王氏又不以为意地道:“管这些干啥,我家青意早些年还让人批了不好的命呢要我说这就是那些术士故意编造出来诓人的。我是不信命数的,信那些可不如信自己”

后头在许氏的引荐下,王氏和田家母女碰了面,确实如许氏所说,母女俩一看都是能做活的人,身上的衣服虽然旧的看不出颜色,但是都干净平整,双手都带着老茧和严重冻疮留下的疤痕,家里也收拾的井井有条。

王氏自己就是爱干净的人,当下就觉得很满意,但也没把话说满,回去后和顾茵商量。

顾茵更是不讲究那些什么恶命不恶命的,还是让王氏自己做主。

于是以王氏为首的四个女堂倌也整装待发。她们身着统一的浅黄色衣裙,颜色淡得但凡有一点脏,便能看的很明显。但是只要清洗得干净,光是看着就让人觉得这家店的东西格外干净。

她们头上包着同色的布巾,手上带着带着纯白布手套,并不出来招呼客人,而是站在柜台内。

再看柜台上,一指深、三尺长的规格统一的木盘整整齐齐排在一起。

木盘内摆的自然是吃食,因为开业的时候是上午,店内的食物就以顾茵做的为主。

馒头、花卷、肉包菜包、豆腐脑、韭菜饼、肉饼、八宝粥、青菜粥、当然还有最出名的皮蛋瘦肉粥多达十来个种类,统一陈列在木盘内。

而且各种东西前都放着一个价钱牌。馒头花卷之类的就一文钱一个,菜包韭菜饼之类的则是两文钱一个,肉包、肉饼三文钱,菜粥两文钱一碗,八宝粥、豆腐脑这样需要费一些手脚工夫的和最出名的皮蛋瘦肉粥,则是三文钱一碗。

其实以“文老太爷粥”的名头,便是再贵一倍也有人买,但是顾茵想着自家没出名的时候这粥就卖两文钱一大碗,如今提价太多,反而坏名声,就只提一文钱,但是店里的碗不是海碗,只是家常吃饭那种碗大小,提一文钱,但是会多放一些皮蛋,利头已经比之前多了一些。

顾茵推出一个木推车,笑道:“请在这里领取餐盘。”

客人们处处都觉得新奇,自然应了她的话取用餐盘。

木餐盘也是定制,就是仿得后世食堂用的不锈钢餐盘,一个大格子并几个小格子,右上角设一个凹槽,正好可以把木碗嵌进去。

拿到餐盘之后,客人们便去柜台处选吃食,从一头选到另一头的尾巴,则是收银的地方,那处柜台上立着两个“收银”和“点餐”两个小牌子,让客人们选完顺便把餐费一并结了,当然若是有其他想吃的,也可以在此处点餐,把银钱交了,取一个签筹。

但因为今天是开业第一日,所以特别点餐还未开放。

这收银的活计自然是王氏来做,但是因为第一天大家一拥而入,所以一个人收银肯定是来不及的,所以顾茵让武安挪用了一下旬假,他站在小板凳上和王氏一起在里头收银钱。

武安的算术学的是真不错,顾茵和他说过一次价钱,他就全记住了,只要扫过一眼餐盘上的食物,他就能立刻算出价钱,那速度几乎不比后世的扫描仪器慢,因此即便是当天店内大排长龙,结账的速度也没有慢下来。

打完吃食,结完餐费,客人们便可以在殿内随便找个位置坐下用餐。

馒头花卷小巧精致,暄软无比,入口嚼上两下,那就是马上在嘴里化开,只剩下满口细粮的甘甜。

菜包菜饼的外皮同样是又香又软,里头的菜馅带着猪油的香味,鲜香可口并不寡淡。

肉包肉饼的肉则更是带着满满肉汁,一口咬下去满口留香,好吃地让人直闭眼。

豆腐脑香滑,八宝粥香浓,最负盛名的文老太爷粥则因为多放了皮蛋,那醇厚特别的味道越发浓郁。

一开始大多数人都只是冲着“文老太爷粥”的名头来的,后头看到旁人不管买什么都会惊喜地夸赞两声,便再去柜台上买旁的吃食。

一顿朝食吃完,客人们都对顾茵竖起了大拇指。

尤其是从前码头上的熟客,特地过来照顾她生意的,更是夸赞道:“从前只吃过小娘子做的那几样,没想到小娘子这个年纪已经会的这样多了。”

顾茵便笑道:“其实我还会旁的呢,以后每天早上门口会立一个立牌,上面会写当天的特别菜色。”

他们说着话,吃好的客人陆续出去,外头的排队的客人却还在逐渐增加。

主要是那临街的两扇大开的窗户,把顾茵的吃食暴露在外面。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