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初遇三英
与此同时,黄邵率部击败了汝南太守赵谦,袁闳、袁忠、袁秘、封观、陈端、范仲礼、刘伟德、丁子嗣、张仲然英勇殉国。
范阳城内的一处宅院之中,高泽正在练习自己的枪法,自从拿到这套枪法以后,高泽每天都会苦练三四个时辰。
此时,高林走了过来,欠身拱手道:“主公,官府已经贴出了募兵告示,说是要招募乡勇,讨伐黄巾逆贼”。
听到高林的声音,高泽停了下来,将凤翅鎏金枪插在了地上,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道:“这榜文来得正好”。
高林问道:“主公,我们要去应募吗?”
高泽笑着道:“当然要去,这可是我们名扬天下的绝佳机会。只要有了名气,那些名将谋臣就会趋之若鹜了”。
高林闻言,夸赞道:“主公想得居然如此深远,属下佩服”。
高泽摆了摆手,道:“这没什么。高林,你立刻去通知大家,让大家到北门等我”。
“诺,属下这就去办。”高林拱了拱手,转身离开了院子,传达高泽的命令去了。
送走高林以后,高泽穿上了战甲,拿着凤翅鎏金枪,翻身骑上马背,来到了城门口。
等高泽来到城门口时,两千乡勇已经集结完毕,看到高泽来了,乡勇们纷纷向高泽敬了个礼。
高泽策马来到队伍前方,扭头对乡勇们道:“兄弟们,出发”。
随着高泽的一声令下,两千乡勇跟着高泽离开了范阳,向涿县县城前进。
第二天正午时分,高泽带着两千骑兵来到了涿县城下。
此时,涿县县城的城楼上,守卫县城的士兵见到城外来了一支大军,当即喝问道:“来者何人,通报姓名”。
高泽冲那名士兵拱手道:“草民高泽,听闻太守大人正在招兵买马,特率两千义士前来助战”。
士兵闻言,喊道:“请壮士在此处稍等片刻,我这就回去禀报太守大人”。
说完,士兵急忙下了城楼,向太守府跑去。
此时的太守府内坐着一位头戴官帽的中年男子,此人正是当今的涿郡太守韩卓,而在韩卓的身边还站着一位白袍银甲的青年,青年名叫邹靖,是韩卓帐下的一名校尉。
批阅完公文之后,韩卓问道:“建元,乡勇招募的如何了?”
邹靖拱手道:“回大人的话,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招募到了一百多名乡勇”。
听到邹靖汇报的数字,韩卓叹了一口气,道:“照这样下去,涿郡就完了”。
邹靖安慰道:“请大人放心,属下一定……”
“报——”邹靖的话还没有说完,但见门外一名士卒急匆匆地冲进了大厅,一进大厅便跪在地上,拱手道:“启禀主公,城门口来了一支兵马”。
韩卓闻言,连忙追问道:“来了多少人?领头的是谁?”
士兵回答道:“来者一共有两千人,领头之人叫高泽”。
听到高泽这个名字,韩卓感到非常陌生,他思索了片刻,冲士兵道:“请他们进来”。
士兵当即拱了拱手,迅速离开了大厅,向城门口走去。
此时,高泽等了片刻,县城城门缓缓打开,士卒走到高泽面前,拱手道:“壮士,太守大人有请,请随我来吧”。
高泽拱了拱手,扭头对身后的高林道:“命令部队原地宿营,我要去面见太守大人”。
交代完事情,高泽将战马交给了高林,跟着士兵向太守府走去。
片刻之后,高泽来到了府衙大厅,一进门便拱手行礼道:“草民高泽,参见太守大人”。
韩卓闻言,目光上下打量着高泽,问道:“壮士是哪里人?现任何职?”
高泽回答道:“禀大人,草民乃是凉州人氏,尚官职”。
韩卓道:“像壮士这样青年才俊,理应有个一官半职,这样吧,你先在我的手底下当个军司马吧,如何?”
高泽闻言,连忙拱手道:“多谢大人,属下感激不尽”。
韩卓笑着道:“壮士一路跋涉至此,真是辛苦了,不如早点回去休息,有事明天再聊”。
闻言,高泽拱手道:“诺,属下告退”。
离开县衙之后,高泽带着高林离开了县城,目光向前方看去,只见前方驶来了一支队伍,队伍越来越近。
高泽仔细打量着领头的三名男子,为首一人身长七尺五寸,面若冠玉、唇若涂脂、两耳垂肩、颏下有一缕青须,手臂甚是修长,身着粗布衣衫,腰间还悬着一柄长剑;左边之人身长九尺五寸,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正土鼻、四方口,颏下有二尺长髯,身着一袭绿色长袍,头戴绿方帻,手里提着一柄大刀;右边那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唇若涂脂,手提一杆蛇形是长矛。
“刘备?关羽?张飞?”打量完三人的长相,高泽心中一惊,连忙向三人走去。
看到高泽向自己走了过来,领头的白脸汉子道:“莫非太守大人已经知道我等到来”。
想到这里,白脸汉子扭头对红脸汉子和白脸汉子道:“二弟、三弟,快快下马”。
两名大汉诺了一声,和白脸汉子一起翻身下马。